E-book 之未來成長性

2003/02/20 ◎王榮文

一、「詞語的學問」:定義與企圖
1.
知識產業 ≒ 創意產業 ≒ 學習產業 > 文化產業 > 內容產業 > 出版產業 ≒ 閱讀產業 ≒ 媒體產業 ≒ 娛樂產業
2.
UNESCO的定義:「文化產業指的是:結合創造、生產與商品化等方式,去運用本質是無形的文化內容。這些內容基本上受到著作權的保障,其形式可以是貨品或是服務。」(引劉維公教授語)
3.
文化產業 = 出版(圖書、雜誌、報紙、電子)+ 廣播∕電視 + 電影∕影帶 + 音樂 + 美術古玩 + 表演藝術 + 互動電玩 + 電腦軟體 + 會展∕觀光 + 設計(工業、時尚)+ 廣告 + 工藝∕建築 + …… = 定義核心活動領域、相關產業範圍、方便數據分析及執政施力
二、「知識的創造、知識的加值、知識的流通」(引吳思華教授語)
1.
從文化產業(或稱文化創意產業、數位內容產業)的一個共同核心(智慧財產權)、四個不同價值端活動(創作端 - 出版端 - 流通端 - 閱聽端),尋找「自我角色」(產業人?研究家?政策領袖?)的關鍵位置
2.
借用林百里先生的V(vision) I (integration) P(position)產業思考策略進行上述「角色定位」與「價值端點」的演繹文化創業產業 = 鼓勵既有的
3.
文化產業「以創意為整合工具」= 創意台灣(Republic of Creation)
數位內容產業 = 鼓勵既有的內容產業「以數位流通加其值」= 數位台灣
三、生技、奈米、光電之外的美國新顯學:基於社會公益之資訊科技學
1.
數位科技的特質(跨時空、跨語種、跨產業、跨媒體)將怎麼改變人類社會?人究竟如何與它互動?
2.
人有主體價值,企業有核心活動,但「用對科技時,科技是產業發展的動力加速器。」(Jim Collins,《從A到A+》)
四、電子書的創新商機
1.
先了解誰有需求(為什麼要在電腦上閱讀)?不同社會(市場)有不同的life style、時間分配(1999中國大陸閱聽人類型:Learner 69.4 %  Viewer 40.6 % Reader 30.6 % )
2.
怎麼創造需求?迎合需求?用什麼提案可以完成創新整合——內容 × 硬體 × 軟體 × 載體,可以引爆什麼商機?(長期策略目標用短期獲利實踐逐步達成 = 摸著石子過河)
3.
金庸群俠傳、英語直通車、柏楊全集知識庫、台灣昆蟲圖鑑知識庫、光華雜誌中英知識庫、科學人雜誌中英知識庫、電子書庫營運中心……
4.
EB online投入與產出的挑戰
百科全書(大英大百科 + 中國大百科 + 台灣大百科)= 提供尋找知識的知識(每個家庭願意每年付費 365元 買大英在線(EB online)的服務嗎?找對一個線上DJ能操弄純文本知識為娛樂化介面——創造利潤永續經營,創造價值實踐理想)
五、E-book的未來成長性
1.
鐵達尼號(Red Herring / people, technology, capital)
2.
台灣大行銷(洪明洲教授:中央山脈學位∕觀光客倍增計劃)
→ 知識的(又老又年輕、又小又大、又寒又熱的台灣地質、動物、 植被……;實體與數位的內容課程∕學位)
→ 體育的(登山…)
→ 娛悅的(人文景觀、風土民俗、吃喝玩樂…)
→ 安全的(GPS、交通、治安……)
→ 創投的(500億的 Seed money)
3.
online與offline∕大英在線與行動大英百科∕科學人在線與行動科學人
4.
E-ink(電子紙)與電子書包(內容專業、教學專業、軟硬體環境)
六、「想像有多大?力量有多大!」:台灣文化指標的價值想像
1.
想像台灣擁有一個科學人小說家:Michael Crichton
他的任何一本小說出版,就是電影改編的題材。最新的創作《獵物》(Prey)一書,FOX 公司就付了500萬美金的版權費。培養這樣一個作家需要什麼土壤和環境?需要什麼素養和苦功?Jim Collins和他20個夥伴花了5年時間研究,寫成專書《從A到 A +》,過程中誰支持他們?華文單一市場能支持這種全球頂尖的出版計劃了嗎?
2.
想像台灣有人投資「大英百科全書公司」,總部設在Chicago!
擁有235年的國際品牌,對台灣有什麼策略意涵?需要花多少錢?需要什麼能耐?需要培樣什麼人才?
3.
借力使力:國際的文化流通策略聯盟,多贏分享機制的建立(數位內容流通平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