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 ◎王榮文
「華文朗讀節」今天發出第一聲。
從今天開始,我們要善用華文的聲音,以朗讀和文字親近,用朗讀讓生活更加美好。
文創深耕,從閱讀開始
我們都知道,閱讀令人樂趣盎然、幫人力量茁壯;閱讀令人識見淵博、幫人脫貧解困;閱讀讓人不覺孤單、讓人與人的距離拉得更近;閱讀是是必要的生活方法,閱讀是一輩子的事……
英國作家、評論家福斯曼(W. Fusselman)說:「今天開卷讀書,明日領袖群倫。」(Today a reader, tomorrow a leader.)
閱讀還是門檻最低的全民文創活動之一,15+1的文創產業之中,論普及度、論參與度,閱讀絕對名列前茅。
普及閱讀,從朗讀開始
但進入閱讀的門檻雖低,畢竟還是有的。
閱讀必須識字,不僅要識得字形,還得識得字義;甚至還要在這些抽象的筆畫中,體驗出節奏、分辨出情緒、觸摸到作者的心靈。
而朗讀沒有這些障礙。
朗讀直接透過語言,讓不識字的聽者輕鬆跨過字形字義的門檻。透過聲音的抑揚頓挫、強弱快慢,把靜態的文字變為動態的情景,把文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、韻律與情感,活靈活現地轉化成劇場般的氣氛,不必思辨,自然領會。
閱讀是獨立的,一個人、一本書,就可以是整個世界。朗讀則是互動的,當作家進入朗讀、讀者進入聆聽的狀態時,聲音就彷彿為雙方通了電,作家與讀者交流的大門也因此洞開。
沒有門檻、容易交流,難怪許多人都說,朗讀是最親民的文字溝通方式、最普及的文字推廣平台。
朗讀成為人類遺產
朗讀不止幫助文字作者,把它們的知識與性靈擺渡給識字與不識字的讀者;傳為佳話的朗讀活動,還有可能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核定的非物質人類文化遺產。
在古巴的雪茄工廠裡,除了製造全球最佳雪茄的工人之外,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職位,叫做「朗讀員」。當上工的鈴聲響起,他們拿出稿子、扯開喉嚨,為捲製雪茄的工人朗讀詩歌、小說或報紙。
「古巴雪茄廠朗讀員」的設置,可以追溯到將近150年前(1865年),那時還沒有廣播、更沒有電視,一群工人為了想在枯燥而漫長的捲菸過程中既不妨礙工作,又能製造快樂,於是它們自掏腰包,請人來朗讀詩歌、小說或報紙給他們聽。沒想到這個無心插柳的點子實施後,工人們不但達到讓心情愉快的目的,也因此了解時事、陶冶性情、擴張視野,當然,還提昇了生產的效率。這效果讓老闆們大為激賞,於是漸漸蔚為風氣,「朗讀員」成為幾乎每一家雪茄廠必設的職位,也為古巴的雪茄產業描繪出一幅非常特別的文化風景。直到今天,在一些古巴雪茄工廠裡,朗讀員依舊是十分重要的角色,電視和廣播再怎麼普及,也無法取代他們的地位。因為朗讀員可以和工人們進行交流,電視機和收音機做不到。
目前,大約還有300名朗讀員活躍在古巴大大小小的雪茄廠裡,為了不讓這個獨特的文化風景消失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在認真討論,要把「古巴雪茄廠朗讀員」納進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中了。
朗讀成就偉大書展
當然,跟朗讀最有直接關係的,還是作家與出版產業。
德國萊比錫,方圓不過十數公里,人口不過五十多萬,但它每年三月舉辦的書展,卻是世人公認的偉大書展之一。
而萊比錫書展的重頭戲,在於它的「朗讀節」(Leipzig Reads)。
萊比錫書展的朗讀節在22年前的1991年面世,開始時只邀到大約100位作家參與,到今天,規模已經擴增到3000多名。4天書展期間,朗讀會與座談會之類的活動超過2500場。走進書展會場,每過幾個展位就會遇見一個朗讀區,而且不止場內,整個城市的咖啡館、書店、學校,也都聽得到朗朗書聲,甚至連火葬場也加入朗讀的行列,作者與讀者互動的緊密程度笑傲全球書林,也讓萊比錫書展堪稱「偉大」而不覺誇張。
萊比錫書展朗讀節的成功,鼓舞了台北國際書展。
在萊比錫書展朗讀節屆滿20年的2011年起,至今已經連續三年,台北國際書展也規畫了「作家朗讀區」。邀請台灣作家與來自各國的代表們,以不同的語言朗讀文學作品,國語、台語、客語、原住民語和中國方言當然沒有缺席,而隨著國際作家的光臨,西班牙語、義大利語、挪威語、以色列語、比利時語也眾聲喧嘩。
王文興、余秋雨、韓少功、向陽、隱地、席慕蓉、張曉風、楊照、平路、張大春、羅智成等作家現身說法朗讀自己的得意之作。影后楊貴媚跨刀為陳俊志的《台北爸爸,紐約媽媽》化身聲優,跨界演出。詩人吳晟和擔任樂團主唱的兒子吳志寧,父子聯手上演詩與音樂的結合。而總統夫人周美青則扮演孩子王,到童書館為將近30位托兒所的小朋友朗讀童書《小魚散步》。張大春評論說,朗讀節是台北國際書展「一樁值得大書的創舉」;「倘若朗讀是一項能夠長期推廣、並且深植在教育領域甚至娛樂活動裡扎根的經驗,我相信會讓寫作的人和閱讀的人普遍受惠。」
華文需要一個朗讀的群聚
2009年,萊茵河畔,150位中國作家從3月的萊比錫書展到10月的法蘭克福書展,入鄉隨俗地舉辦了無數場的朗讀會,用華文朗朗讀出自己作品的精采,令到場的德國聽眾個個如沐春風、歡呼連連。他們藉由朗讀──華文的朗讀,成功地打開了讓西方瞭解中文世界的一扇窗戶。
我們發現,全世界的語言都適合朗讀,但華文更值得「大聲地說」。
華文有四聲之別,透過朗讀,更可以接收到聲調上的抑揚頓挫,體會到文章的鏗鏘之美。
華文注意重聲韻的連綿,透過朗讀,更可以傳達出詞語中諸如「雙聲疊韻」等組合形式的音韻之美。
華文講究節奏、對稱及聲韻調的搭配,透過朗讀,更可以到感受到朗朗上口、悅耳動聽的節奏之美。
朗讀華文,絕對是一種美好的驚豔!
也許華文作家們還不熟悉藉由朗讀來發表新書,或是藉由朗讀活動,和讀者做近距離的交流,但在歐美,這早已是寫作與出版江湖中每一位筆俠墨客習以為常的基本招式。每當新書出版,作家們總愛到公眾場合大聲朗讀,朗讀過後還會和聽眾去喝酒品茶,暢談文學和人生。【哈利波特】系列各集新書上市時,都以作者 J. K. 羅琳的朗讀做為宣傳活動的攻擊發起線,這幾乎是她唯一一次與讀者相會的方式,因此總吸引無數書迷引頸期盼。而全球熱賣的《達文西密碼》作者丹布朗,今年五月在紐約林肯中心為新書《地獄》朗讀,即使需要買票才能進場,近3000席的座位也全數完售。朗讀在歐美,不僅是作家與讀者博感情的最佳場合,也是幫助新書邁向暢銷之路的重要法門。
可惜我們除了為學生們舉辦大大小小的朗讀比賽、朗讀講習,其他相關的朗讀活動在走出校門之後彷彿就遇見了斷層。如果要推動華文作家的作品、推動國際好書的華文譯作,我們需要更多經常性的朗讀群聚!
華文朗讀節需要你的參與
於是,我們有了一個夢想。
當金風颯爽的秋日來臨,在台灣的某一個、甚至許多個角落,「華文朗讀節」熱鬧登場。一篇一篇的好文章、一本一本的好書,只要是中文印出來的,不論是創作或是譯作,都用美好的聲音大聲說出來。也許是作家或譯者現身親說,也許是演藝明星用更有劇場魅力的聲音演技代言,只要進了會場,就是一場驚豔。驚豔華文的聲音是如此美好、驚豔生活是如此美好、驚豔愛情是如此美好、驚豔旅行是如此美好……那是賞心悅耳的娛樂,也是沒有痛苦的學習。
於是,你愛上了朗讀,也因此愛上了閱讀。
於是,你發現有一組叫做「春書展,秋朗讀」的美好記憶,進入了你的生活行事曆。
今天,我們用「華文朗讀節」,為這個夢的實現,踏出第一步。
──春秋傳續,全台唱和,讓朗讀成為愛上閱讀的另一扇大門,是我們的願景。
──讓民眾發現驚喜、發現滿足、發現感動,是我們的目標之一。
──幫文字創作者與譯作者與營造一個拓殖市場的創新平台,是我們的目標之二。
──幫出版產業的發展再添一把柴薪,讓出版產業的集體繁榮更火更熱,是我們的目標之三。
我們希望不止出版產業動起來,而是整個文創產業15+1都能跨界加乘,創造綜效。
我們希望不止讓名家的作品更為普及,更能幫新秀們搭建一個發揮創意的舞台,讓華文創作與譯作的薪火傳續不絕、越燒越旺。
萊比錫書展朗讀節從第一屆邀請到100位作家開始起步,到今天創造出超過3000位參與的規模。我們不擔心「華文朗讀節」起步的慘澹與困難,只要有你的共襄盛舉、呼朋引伴,我們相信,華文聲音的美好,出版產業的美好、全民生活的美好,將會一直驚豔下去!
|